点击 欣赏笔墨嵩山专题片

【名家访谈】探索山水画的中原精神——田占峰访谈录

发表时间:2019/11/08 07:44:54  来源:笔墨嵩山艺术网  浏览次数:5292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田占峰  1964年出生于河南登封,听雪斋斋主,号中岳游子,溪山五子成员,曾在中国美协第二届高研班,中国国家画院程大利山水课题班,北京凤凰岭书院首届中国画学研究班进修学习。师从中国国家画院院委程大利。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林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西山兰亭书院副院长,河南省钟繇书画院副院长,河南美术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河南省华侨书画院副院长,郑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郑州市中国书画家协会主席,二七书法家协会主席。
      1996年日本大阪、京都举办中国山水画联展,2001年日本前桥市举办世界和平中国书画八家精品展,2003年水墨心境郑州青年山水画八家展,2004年法国、巴黎亭林画廊举办田占峰山水画个人展。2010年2012年2014年在北京、郑州、烟台举办溪山清远~溪山五子山水画作品展。曾荣获澳大利亚—悉尼国际文化交流大奖,荷兰—哥罗宁根国际交流大奖,美国—旧金山国际书画金桥奖。其创作的山水作品在全国大型美展中获得大奖:全国第四届卫生美术作品展优秀奖。纪念毛泽东同志延安文艺讲话60周年全国美术大展银奖。全国铁路美术书法作品展铜奖。河南省首届山水画艺术展铜奖。河南省多届中国画艺术展佳作奖。第三届中国画艺术展佳作奖。河南省第十届美术作品展银奖。入选首届中国写意画大展。“中华情”全国书画大展金奖。第三届中国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中国画“齐白石奖”。

     出版有《田占峰作品集》、《西域风情——田占峰作品集》、《中国当代美术家田占峰》,入编河南美术出版社《河南当代国画百家》大型画册,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山水画名家技法步骤》,《笔墨中原~中国当代美术家书系山水卷~田占峰》等。




雅森】 我们知道您是一位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画家,家乡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风貌无形中影响着您对艺术的追求,您这么认为吗?

田占峰(以下简称“田”):嵩山是生我养我的故乡,处五岳之中,古人视为天地之中,也是中国文化荟萃的中心,中国的主流文明——儒家文化、佛教、道教都在这建立了弘扬传播的核心基地。每次回到日思梦想的故乡都有异样的感受,它的自然景观、文化、历史传说……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朴实、博大、厚重而苍茫,无时不触动着我的神经、净化着我的心灵。它让我淡定、思索、让我奋进、超脱,每回去一次对我来说都是很好的充电和休整。山川无言,笔墨传情,作为一个画家只有通过自己的一笔一墨、一点一线……去传达我对家乡的恩爱和思念、并营造自己理想的精神家园。


雅森】 一个成熟的艺术家必将经过临摹、写生到创作这一整个过程,在您看来这些过程是必须的吗?

田:一个成熟的优秀的山水画家都要经过临摹、写生到创作这个过程。这好像每个人都要经过而立前——知命年——夕阳下这三个过程一样。三十岁之前是人生最好的学习阶段。人从出生到咿呀学语阶段就如学画的临摹初级阶段,先是直观去模仿大人的言行。从小学到大学的阶段是理性地从书本中由初级到高级学习的阶段,这一阶段对一个人今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你的知识储备量的多少,是否选择自己喜好的专业,你的人格道德品行的高低,都会影响今后你事业是否发展与壮大。由此观之,临摹对一个优秀的山水画家来讲是很重要的。

写生一词从西方引进,中国古代画论不提写生;西方写生是运用科学的手法对照自然物象进行客观的描绘,中国画中的写生如同中国中医一样,它更注重人的主观感受,注重物象的神彩与气息,这在中国画中叫“心象”;它要求画家面对山川要“澄怀观道”、“应目心绘”、然后达到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达到人与自然相通。师造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体道悟道之过程,要发挥画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粗存精,使造化与心源合为一体,以手写心,心手一体,方能“流电惊飙”,方可“中得心源”,达到“天人合一”最佳状态。

再谈创作,临摹中有创作,写生中也有创作,不能把三者孤立开去讲;时下多数画家都是临摹是临摹,写生是写生,创作是创作,观看他每个阶段的作品各是各的三者互不相关,看不出他的取法与发展。艺术创作的过程如同酿酒发酵的过程,要想生产出上等的好酒,除去上等品质的粮食、水,还要有发酵的好粬,当然外在环境温度、湿度等等每个环节都不能放松要严格把关,为什么茅台酒好喝?因它每个环节都是上等的。当代艺术界流行“创作、创新、出新”;我不反对创新,合乎自然顺乎发展的创作也是我追求的;然而时下刻意创新,失去文脉,为新而新地张扬个性,其实是一种焦虑,与山水精神背道而驰。

不同的艺术家都在这三个环节上做功课,最终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临摹、写生、创作不可单独去谈,它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而且是相互生发循环往复的一个过程。


雅森】 大自然是艺术家创作的源泉,赋予大自然以生命是每个艺术家的追求,您在与大自然对话的过程中是如何将“物象”转换到宣纸上,并产生一定的意义?

田:你问的特别好!这方面我把我学习的感受说说:我2007年10月考进中国国家画院程大利山水课题班,为期两年,学术主持是郎绍君先生。在国家画院开课的第一节大课就是导师程大利讲的“谈中国画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下午是我们工作室的小课,回想起来,导师和蔼可亲,学识渊博,文脉清晰,聆听授课,如沐春风,更让学生感动的是下课时班主任发给每位学员一个资料袋,打开一看,是导师把两年的教学计划、中心课题、教学步骤、课目刚要、及推荐书目,整理了厚厚几十页,这是我学艺二十多年来从来没见到过的,可见导师用心良苦;我们在国家画院两年要完成的主课题就是《从自然物象到笔墨心象的研究》,这个课题岂止是两年那是我们须终生去做的大课题。大自然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不同的人看大自然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山水画大师黄宾虹说得好:“游黄山可以想到石涛与梅瞿山的画,作画也得有传统的画法,否则如狩猎田野不带一点武器,徒有力气,依然收获不大。”

我感到对传统和生活的学习都很重要,不要过早的偏于某一方面,对中国画家来讲加强画外功的修养更不可怠慢,古人说得好:“功夫在画外”;我给自己制定了计划,近十年必须大量的去读书写字,其实这是在补课;关上门来拜先贤为师,到生活中拜自然为师,且反复深入地研习,从中探寻自己的笔墨语言,最终去探求与山川精神相往来,我深知这需要有良好的艺术修养,深厚的生活阅历,还得有天分和精湛的技巧。我看我这一辈子都没希望达到了,但我崇尚自然喜欢山水,因它给我的生活带来诸多快乐,给我的人生带来丰富的思考,我想为自己喜欢的事干一辈子不也是快乐的吗?我当不了黄宾虹,但我当一个黄宾虹真诚的崇拜者不也是很好吗?关键是快乐,这就是艺术的功能。


森】 这些年来,我们都知道您奔走于河南、北京,走访名家,书画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您最大体会是什么?举例说明。

田:我的学画过程和诸多同道都有很多相同的经历,学画的过程其实就是寻道的过程,假如说我在画上还有些进步,那得感谢一路上帮助我的诸位老师和朋友,尊师重道是我们画中国画的必须应做到的,中国画讲究品格,文徵明说过:“人品不高落墨无法”。从我学画画开始到现在先后接触的老师有郑玉昆、禹化兴、唐玉润、王威、谢冰毅、程大利等,老师在每个阶段无论从绘画还是做人到生活都给我极大的帮助和支持,其实我从老师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这些东西书本上是找不到的,这就是中国画非常讲究师徒式的教学方法的特点。老师们对艺术上的追求、生活上的淡泊,让人品与画格同行,使我倍感敬佩。如节前我与好久不见面的王威老师在一起,他满身透出谦和之气,言谈话语直达人的心田。还有我们中原山水画领军人物谢冰毅老师,他的画品人品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最让我感动的是十年前我们首次在郑举办《水墨心境——青年山水八人展》的画展,那时办个画展是很难的,而且谢老师又不是画院院长,收入又不多,他不但拿出现金支持我们印制画册和展览的场地费用,还从学术上、展览策划上大力帮助和支持,我常给朋友说没有谢老师多年的帮助和支持就没有“水墨心境”,也没有我的现在……


【雅森】 书到高处便是画,画到绝处乃是书,请您谈谈线条与国画之间的关系?

田:中国书法是最高深的艺术,别小看这一根线条,它传达的可是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史。这一点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这就要求艺术家必须对中国传统文化即国学有深厚的造诣,有丰厚的艺术感觉。这就是为什么王羲之的《兰亭序》备受帝王、文人、艺术家追捧的原因。它有不可重复性,有记录性,具有一定的艺术高度和纯粹性。通俗讲:线的变化就是记录艺术家感情的心电图,你的心性、情感、学养都浓缩到这根线条上。书画同源,画中国画不写书法将是终生一个缺憾,现在我得补上这一课,近期写魏钟繇的小楷,感受颇深:他的小楷书中有隶书和行书的味道,小楷不小,小中一样有乾坤。

当中国画发展到元代时,由于赵孟頫等文人的极力推动,书法用笔有机的融入山水画中并达到高峰,我们从他下面题画诗中能体会出诸多玄机。赵孟頫诗:

石如飞白木如籀,

写竹还须八法通。

若还有人能会此,

须知书画本来同。


【雅森】 “气韵生动”是中国南朝大理论家谢赫提出来的一个绘画观点,您是如何理解、经营这个观点的?

田:南朝谢赫提出绘画“六法论”,即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其“气韵生动”是六法之首,最重要,也最难理解,不同朝代不同艺术家有着不同的认识。经过“五四”以后,中国画在传统文化方面缺乏对经典的继承,在精神上与古人的精神更是不可相接,对气韵的理解就更显得苍白了。中国人有一句俗话叫做“人活一口气”,人就是有这样一口“气”才活着,“气”字贯穿我们生活的自然文化之中,如生活中文人的文气、书卷气,书法家的笔气,画中更多墨气、笔气、色气、气势、气度、气息等。韵是指音韵,《广雅》曰:“韵,和也”。“气”是中国文化法则,如中医讲的望“气”观人之气息,道家讲养气等等。我认为气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物质,一个是物质之外。就国画讲,一幅画作中的笔气、墨气、色气构成了整幅画的气韵,如同中医中的经络不同于五脏六腑一样。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说:“画家之法,一曰: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可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俗,自然丘壑内营,随手写出山水之灵气。”

黄宾虹说:“气韵之生,由于笔墨,用笔用墨未得其法,则气韵无由显露”。由此可以看出,气韵由笔墨而生,笔墨是内美,笔墨是人格的再现。


【雅森】 在中国画艺术提倡“创新”的今天,它不单单是时代的呼声,更是我们当下文人们应该关注的一个课题,请谈谈您的看法。

田:时代需要创新,更需要有文化传承的创新。清代金城已做了最好的回答:“新即是旧,无旧无新,虽旧也新,拟其新,虽新也旧。画求新旧之念,落笔虽无法度之循。”中国山水画学是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内涵的一类学科,清代时就有“中国画学”,它不单单是画是技术的问题,还是一门学问。以王鲁湘为书院院长,龙瑞、程大利、刘曦林为鉴院的北京凤凰岭书院,就是针对当下中国画的存在认识的问题,让我们尽快地补补文化这一课,同时聘请当代十位最优秀的画家——龙瑞、程大利、范扬、卢禹舜、张立辰、霍春阳、刘大为、田黎明、赵建成、曾来德为导师,由民营企业投入资本资助。每个导师从全国选出五位画家,采用传统老师授徒弟模式一对一地传授,突出画家个性,用两年时间从国学入手并加强书法诗词篆刻等课程的学习,全方位提升画家的综合文化修养,提升中国画的艺术品格,这与目前美院式教学不同。今年二月八日,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馆到书院调研,已将我们首届精英班毕业生文献资料研究成果递交给国务院,也充分体现上级领导对中国画发展的重视。从文化方面讲中国山水史就是中国绘画史,对于从事山水画研究学习的我来说,当下任务是要认真梳理传统,传承经典,深入生活感受自然,不断地加强画外功的学习并提高修养,以提升个人画画的品格……



名家眼中田占峰的山水画


     观占峰山水画,其作品介于:“写形”与“写意”之间,运笔苍茫稳健而灵活,章法生动而传神,真实地体现了自然界的巍峨壮观与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度,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同时,构图亦摆脱了常规程式的布局,给人以清新、雄浑之感。那富有韵律,具有强烈感情的点线、块面,墨色对比营造了一种崇高、博大的自然之美,成就了“天人合一”的梦幻境界。

 ——梅启林


     占峰作品注重线条优质感,运笔老辣,在图式的营造上,贴近生活。观其画作,苍茫浑厚、朴质古拙、浑浑然、茫茫然、得此方山水之质。

 ——谢冰毅


      尊重传统而敢于创新,是占峰绘画艺术动人心魄、令人神往的最基本的内在原因。纵观占峰的画作,集中体现了中国人自然观与其相关的人生意志,也反映了人们崇高的精神心理境界,从一个侧面,集中反映了中国山水画历史进程在当代的特殊发展,为当代青年画家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典范,这是极为值得我们珍视、值得我们引以为鉴的。

 ——付京生


     占峰他人品好,勤奋,而且对传统有自己的独特理解。他的山水画取法元人,以王蒙为筑基,广涉明清诸家。他用笔苍茫浑厚,线条有石鼓、金石之古拙圆厚之气,这点非常难得!凝重而不失灵动,干笔淡墨层层积出,有嶂有湿,浑浑然又有吴仲奎沉郁之气象。

 ——程大利


占峰在传统山水画上下了大功夫,寻得正源,作品气息清正,让人振奋。

 ——邵大箴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豫ICP备:18001666号 工信部网站

宣扬中原文化    展示艺术魅力

投稿邮箱:1207985816@qq.com

对于任何抄袭、仿造、镜像我们网站资料的行为将视为侵权

版权所有:笔墨嵩山艺术网  bimosongshan.com   All Right Reserved 2018